我们的直言义行中,是孔孟礼仪的延绵;我们的举手投足里,是魏晋风骨的接续;我们的衣食住行中,是华夏智慧的结晶。以深厚的文化为底色,才有今日的异彩纷呈,当我们骄傲地向世人展现中国风采,文化正是后盾。
更基础的文化自信,始于传统文化底蕴。上下五千年的中国,历史悠久;96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,地域辽阔;56个民族齐聚一堂的中国,丰富多彩。中华典籍里有《孙子兵法》《本草纲目》《天工开物》等等;中华传说中有“嫦娥奔月”“精卫填海”“愚公移山”等等;中华美学里有兴观群怨、澄怀味象、气韵生动等等;浩瀚的文化瑰宝有着足够的厚度和力量,必将是文化自信厚重的基石。
更深厚的文化自信,源于创新传播方式。正所谓“问渠那得清如水,唯有源头活水来”,文化不是一潭死水,想让传统文化弦歌不辍,薪火相传,就要时时注入新鲜血液。近年来,从故宫文创到国潮兴起,从《洛神水赋》《唐宫夜宴》到《如果国宝会说话》《典籍里的中国》,传统文化正在通过电视节目、自媒体、互联网等新时代渠道发生改变,在一部部爆火的作品背后,是文化供给侧改革的大胆尝试,是文化自信的别样体现,唯有以文化创新传承中华文化,才能激起全民文化自信。
更广泛的文化自信,归于开放包容的态度。“要更好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,以文载道、以文传声、以文化人,向世界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、体现中国精神、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。”中华文化既是历史的,也是当代的,既是民族的,也是世界的。中华文化要大胆走出去,向世界宣扬其璀璨,也要有海纳百川的气度,求同存异,兼收并蓄,文化的开放包容才是文化的强大和自信。
“不忘本来,吸收外来,面向未来”,五千年时光孕育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是中华民族战胜艰难险阻、创造美好新生活的力量之源,需要新时代的我们传承、创新、发扬,让中华优秀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芒,让世界更好认识和认同中华文明。
相关问答
愚公移山愚公家门前有两大座山,这两座大山就像一堵巨大的墙,挡住了他们通往外界的路,与世隔绝,非常落后。于是愚公决心把山平掉,每天就不停地把山上的土挖...